隨著城市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類市政公用管道越來越多,在路麵上所設的各類管網的檢查井也隨之增多,檢查井引起路麵破損的問題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道路景觀、行車安全和市民生活的情況。
通過參與太原市新晉祠路(長風街—冶峪河)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設工作,對施工過程中發生有關檢查井施工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並翻閱技術資料,對在今後工程施工中該如何改進市政瀝青混凝土道路檢查井施工技術提出自己的見解。
施工工藝是檢查井質量控製消除病害的關鍵環節,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檢查井的使用效果。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麵
(1)檢查井地基承載力不夠。路麵上的重力動荷載是通過檢查井的井蓋傳至檢查井井體,再通過井體垂直作用於地基上,即路麵檢查井上的車荷載最終是作用在檢查井地基上的。這就要求檢查井地基的承載力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否則在上部長時間動荷載的作用下,地基土就會被壓縮下沉,致使檢查井整體下沉 ,檢查井出現凹陷,路麵不平整
(2)壓實度不達標。路麵結構與檢查井的剛度相差大,存在剛性與柔性轉換問題。保證井周回填土壓實度至關重要。根據《給水排水工程構築物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141—2008) ,檢查井周圍回填土的壓實度應當與道路基層壓實度相同,即壓實度應大於等於 95 %(重型壓實標準),但在井施工過程中普遍做法是在井筒砌築完成後,井與工作坑之間距離狹小,導致機械碾壓困難 ,一般繞過井一定距離碾壓;而人工夯實又難 以控製質量,從而導致井周回填土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沉降,引起井周路麵下沉,檢查井四周開裂。
(3)施工時高程控製不嚴格及施工工期的壓縮。很多施工單位都是在道路側石砌築完成後,參照側石的標高確定井蓋的標高。忽略了道路的橫向坡度,使井蓋標高和道路設計標高不協調,檢查井蓋高出或低於路麵,在使用過程中受到車輛荷載衝擊作用後會加劇井蓋與井周路麵的不均勻沉降
(4)市政道路行業的施工工期壓縮也是造成檢查井病害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所需時間都在 28d 以上,若工期安排不合理,在混凝土強度還未形成前就進行碾壓,極易造成施工期間的破壞;另一方麵養護時間達不到要求,施工單位為避免重夯造成井身變形 ,不敢對井周回填土進行較強夯實。